Categories
新聞稿

社福界從業員/服務使用者對「整筆撥款津貼制度」的認識及觀感調查[2021年7月13日]

【新聞稿】

《社福界從業員/服務使用者對「整筆撥款津貼制度」的認識及觀感調查》

非牟利機構人員協會(下稱:協會)一直關注打工仔的工作情況及需要,疫情由2020年初爆發,至今已超過一年,香港社會民生急劇轉變,弱勢社群更加境況危急,不少有關民生福利的政策成為討論焦點,市民對社福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多,社福服務在社會中益顯其重要性。

政府就2000年起向社福機構推出的「整筆撥款津貼制度」作檢討,專責小組於7月12日就有關人手及薪酬架構的範疇,向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,提出30項改善建議。但協會對此結果表示十分失望,協會認為以上建議只是小修小補,並未觸及制度核心問題,未能正視社福機構從業員的訴求及服務使用者需要。

非牟利機構人員協會與協作團體港九勞工社團聯會、香港社會福利服務從業員協會,於2021年5月20日至7月8日開展「社福界從業員/服務使用者對「整筆撥款津貼制度」的認識及觀感調查」,成功訪問403名來自社福機構不同職系從業員及服務使用者,瞭解業界及服務使用者對「整筆撥款津貼制度」認識及觀感。結合各方面因素,協會要求加強檢討「整筆撥款津助制度」中點薪金撥款基準、設立劃一薪酬架構、年資認可制度。

根據調查數字,51%的服務使用者曾接觸或使用過社會福利服務,其中以長者服務、社會保障、青少年服務及醫務服務位列前四。55%的受訪者認為將社會福利服務的過程和責任外判感覺負面,76%受訪者認同推行「同工同酬」劃一薪酬架構,80%受訪者認同推行「年資認可」制度。

檢討「整筆撥款津助制度」中點薪金撥款基準

面對世紀疫情持續,社福領域也同樣的面臨著許多挑戰,然而政策將社會福利服務的過程和責任全然外判予機構,對社會服務發展帶來負面影響,亦令政府監管與機構自主之間缺乏平衡機制。

對此專責小組在報告裡只是建議社福機構要有系統地檢視服務對象、性質及表現標準從而提升服務質素,並繼續維持中點薪金撥款基準。協會認為兩者頗為矛盾,提升服務質素與撥款基準,應互相配合提升品質,現行制度以中薪點作撥款基準,令不少機構缺乏安全感,於財務管理上變得束手束腳,擴展服務時亦未必會增加人手及撥出更多的資源優化服務,迅速回應服務需要,最終也導致服務使用者無法獲得優質服務。

設立劃一薪酬架構及年資認可制度

協會認為專責小組報告建議公開薪酬的指引,好大程度依賴機構的自覺性,缺少政府的監管,機構聘用資深員工不承認年資、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十分普遍,社福界從業員因此缺乏晉升階梯,影響業界員工穩定性。社福機構最終因人手編制無法改善,導致服務質素無法提升,進入惡性循環。

雖然世紀疫情衝擊全球,對全球經濟及社會影響深遠,但也因為疫情讓我們改變慣常的態度和思維。隨著後疫情時代即將來臨,立身於社會服務領域的首長該思考,過去推行逾20年的政策是否有改善空間?展望未來期盼疫情早日落幕,社會服務政策優化有所提升,建構完整的「社會安全網」。

媒體剪報 > https://bit.ly/3ebGiyq

zh_HKChinese